▲
一层客餐厅、厨房等公共空间开放且相互连通
“丁克”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我和我丈夫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代“丁克”。在改造老房子的过程中,我们也颇为“任性”。当别人都在“挖”面积、“在乎每一分钱”的时候,我们只建了一间140平米、三层半的主卧。 ,剩下的就是两个人“玩”的空间了。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州人,我的丈夫也在广州出生长大。这座老房子位于广州老城区。我的祖母把它留给了我和我的母亲。已有80多年的历史,十分古老。
2012年之前,老房子处于出租状态。随着最后一批房客搬出,我们收回了老房子。我没有考虑如何处理它,所以它在那里闲置了将近八年。房子越是无人居住,就越是破败不堪,呈现出腐烂的痕迹。
▲
改造前已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
我们找到了专业的评估公司来检查房子的状况。鉴定结果为“房屋严重受损”,下一级为“危房”。经过考虑,我和丈夫决定将老房子修复改造成为我们将来可以退休的空间。
老房子的改造是一波三折。最初的几位设计师上来就说,“一切都要打倒、打碎”。虽然可能更适合现代生活,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找到合适的设计师后,疫情和台风季节再次袭来,整个修复改造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
装修费用比盖新房还要大,花费了近100万。但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对老房子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
一楼入口空间保留了传统的岭南风格
▲
二楼卧室为“一室N厅”布局
▲
三楼书房和露台空间
这是一座传统岭南风格的砖木结构房屋。
原来的老房子三面高墙,没有窗户,进深17米,呈长方形盒子。幸运的是,这所房子位于受文化保护的街区。附近没有高层建筑。房子有独立天台,视野开阔。
由于我们不需要考虑儿童或老人之家,所以我们的装修主要以好玩为主。
一楼是门厅、客厅、厨房;二楼是主卧室,三楼是书房;公共空间全部开放且相互连通,形成“一室N厅”的格局。
▲
改造后,室内各层空间开放、连通。
在施工过程中,邻居会过来建议我们需要分隔多少个房间。我说不,我们就建一个。
现在整个空间都开放了,我这里可以吃点零食,那里可以吃点西餐。
因为我更注重两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我的衣柜没有任何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想多大就多大,我可以感到自由无拘无束。
▲
加宽的中庭天井,既保证了室内“气”的流通,又保证了充足的采光。
我们还将老房子原来的中庭天井从两平方米扩大到了六平方米。施工师傅连连摆手说“太浪费了”,但我们还是照做了。
拆迁前,我们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多次走访。虽然房子很破旧,但是里面的空气却并不腐烂。即使在夏天36、37度的炎热广州,站在大厅里也有一阵微风吹来,凉爽极了——这要归功于这个小天井,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老人们的智慧一代的建设。
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二楼的瓷砖面抬高了20厘米,让“气”从屋顶流向入口和卧室,形成一个空气可以自行流通的夹层空间。
▲
一步一脚印的空间形态很有趣
加宽的中庭天井设有直通露台的螺旋楼梯,既提供采光又解决了室内动线的互动。沿着螺旋楼梯上下,景色动态,一景一景,十分有趣。
与在室内放置盆栽绿植不同,我们在老房子里种了四棵树。植物只有与大地相连时才接地。三棵金钱树,一棵幸福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生机勃勃。
▲
在露台上玩花草,是两人的轻松时光
疫情过后,大家会更加注重居家体验。如果是商品房,我大多会在阳台上看窗外,但老房子上下空间很大,所以我可以在室内种树,在露台上养花。
如今,年轻人中流行“围炉”慢生活。我和我丈夫喜欢在庭院里散步。早晨,阳光照在树上,光线透过树叶落在地上,晶莹剔透。
▲
情侣和朋友围坐成一圈,聚集在下沉式客厅里
老房子虽然在古老的外壳下,但里面却是一颗非常年轻的心。
因为我们想让室内空间变得更丰富、更有趣,所以我们干脆在狭长的一层空间里“挖”了一个8平方米的大坑,做了一个下沉式的客厅。
老广州人比较“睦邻”。当我们装修的时候,他们都好奇地问我们:“你们在做什么?”这么方形的池塘,他们不知道是不是用来养金鱼和锦鲤的。
下沉后,可以在这个地方周围布置座位。大家可以围坐在一起聊天、喝茶、聚会。还有很多可能性。并肩而坐,感觉就像是在室外的庭院里一样。
▲
卫生间紧邻后天井景观,四面玻璃结构可
欣赏白天和夜晚不同时间的室内风景
改造后的老房子里的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精彩特色。站在一楼的洗手间里,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正对着一棵树。下雨时,雨水从三楼直接落到一楼,树叶飘飘,寓意“泗水归堂”。
住在这里和住在天河区的商品房完全不一样。生活在城市里压力很大。老房子里的节奏很慢很安静,我不知不觉就忘记了时间。
还可以听到纯正的粤语,这在天河甚至越秀区都很难听到。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卖坏野”的声音一下子又回到了小时候的那种感觉。感觉。
▲
阳光透过推拉门照射进房间,创造出独特的光影。
▲
一楼门厅保留了大量岭南风格的装饰。
保留老房子的岭南特色,是我们保存祖籍记忆的一种方式。
我们保留了广州老民居特有的“板条门”。上下没有一颗钉子,所有关键部位都用榫头连接,防止腐烂、倒塌。如今,唐龙门仍然是老西关孩子们的游乐设施。
阳光好的时候,照在门上,再照在地面上,地面是民国时期的地砖。非常有特色。
入口保留了原有的青砖瓦片,延续了传统的青灰色风格;原来的屋顶瓦片和玻璃砖被一块一块拆除,重新清洗,然后重新安装。几束阳光透过玻璃砖射入入口,赋予它独特的魅力。 。
▲
室内保留了原有的青砖、瓦片、屏风等旧物。
室内的大部分木制品都已经腐烂了,我们想尽可能地保留,但实际上很难拆除它们。最后,两块屏风被“拯救”,放置在门厅作为装饰。
老房子里的一些小物品也被保留了下来。 80年代以前的木制插座板、又小又圆的瓷制电灯开关、收租本和母亲留下的租约……一张小纸条写着我借给谁住,收费多少。 ,盖上私人小印章以示收到钱款,现在看来就像是穿越一样。
▲
岭南风格的装饰和
老房子里原来的插座板和开关钥匙
这栋老房子已经在这里住了几代人,然后又搬走了,来来往往,见证了几代人的感情。
老房子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曾由国家管理过一段时间,租给附近的老邻居。面积不大,也就几十平米,可以容纳一个大家庭。房子每个月只收几十块钱。
改革开放后,老房子又被私有化了,但妈妈仍然保留着只收几十块钱房租的习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老屋的住户已成为原来老人的下一代。
▲
保留租金登记册
2000年以后,我们把租金调整为每月100元。然而没过多久,我们就遭遇了“裁员潮”。一些租户被解雇,一些租户家里有病人。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并制定了一个“规则”。如果我们能负担得起租金,我们就会收取。如果我们无法付款,我们将不会收取。
母亲生前,一直非常重视与老房客的关系。事实上,房客也帮我们看管房子,让老房子得以保留。在这里,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天长地久的感情才更珍贵。
▲
香香记录的老街区风景
当我们装修老房子时,请来的师傅不会修门,隔壁邻居就会热情地过来“指导”。如果我们听不懂,他们就会带我们到某户人家门口看。
没想到那些从来不和我们聊天的邻居会自发过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告诉我们这个锁舌应该升起,那根杆子应该加垫……
当我和丈夫第一次回来看老房子时,街对面的奶奶问我是家里的大姐还是妹妹。要知道,老房子我只在中学的时候去过一次,就收回来了。
▲
夫妻俩经常在老街区散步
这一带真是古老而广阔,充满了烟火气和文化气息。老邻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装修完成那天,很多邻居过来参观,惊讶地发现,经过我们改造后,这座又旧又黑的房子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老房子能变得如此清新阳光,对着门的奶奶不停地说着“好话”。
现在我们不仅慢慢爱上了老房子,也爱上了老城区的生活。
养老一直是丁克无法回避的话题。
老房子改造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了未来的养老保障,对硬装修进行了预留。
现在后天井被改造成贯穿三层的“玻璃盒子”,增添了景观。以后,当我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时,可以把它改造成室内电梯间,方便上下楼。
我们还选择了一些智能家居,通过语音控制家里的电器,省去了频繁上下楼的麻烦。
尤其是灯光方面,一楼就可以控制楼上的灯光。当你在二楼时,你还可以通过动动嘴来控制下面楼梯上的灯光。
▲
未来,后天井景观区可改为室内电梯井,方便人们上下楼梯。
我们丁克已经20多年了。在我们结婚之初,我们没有做任何“丁克”的假设,我们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丁克”,现在还有些“幸福”。当我身边的朋友陆续有了孩子后,他们就开始考虑去哪里读书,如何教育孩子。儿女成家后,他们开始为孙子操心。焦虑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因此,在“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为孩子做出改变”之间,我们选择了前者。
▲
翔翔的钢笔画及浅色作品
丁克其实把“爱孩子”变成了“爱自己”,更加关注自己,活好当下。
金钱和精力都投入到我们自己的爱好上。我喜欢用笔墨画画,所以我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坐在那里画一天。我老公喜欢旅游,所以我们几乎一起去过全国所有的省份。
如今,丁克人的养老问题不再只是大家意识中的危机。脱离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更加对自己负责。
▲
夫妻俩去各地旅行,记录生活
从我们决定成为丁克人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为未来的退休做计划。未来我们计划结合多种养老模式。
首先考虑家庭护理。老房子所在的社区医疗条件比较完善,配备了家庭医生。如果有基础疾病,在家也可以诊断。小区还有老人食堂,也能解决以后基本的生活问题。
我们都非常喜欢旅游,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也会考虑居住和退休,比如去云南、海南等地的医疗机构。
不过,丁克养老金必须准备可持续的资金和储备。经过与律师协商,我们在养老保险、固定资产等方面做了安排,保证每月稳定的经济收入。在老家退休后,我们打算将原来的商品房出租作为固定资产收入,这样可以更轻松地应对晚年生活。
在现在的社会模式下,即使你不是丁克人,最终你实际上也会和你的妻子在一起。尤其是我们这些20世纪70年代的孩子,大约80%的孩子都扎根在外地或者国外。最终,只有两个人相伴。
周围的朋友也向我们建议,大家一起“集体退休”。距离广州一小时车程,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租个房子,几对老人可以住在一起,互相照顾,一起过老年生活——这也可能是未来。我们会选择的一种方式。一群一起长大、一起变老的人在一起生活,其实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部分图片提供:一屋一物业处
主演:张梅
好书推荐
《后半生我想这样住》 戳图片即可进行购买
居家适老化改造是多样化的,很难统一标准化模式,只能根据各家的户型结构、管道设备、房屋面积、居家人口,以及老人的具体需求、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后半生我想这样住》可以说是一本老年住宅设计规划的指导原则,老年住宅如何选址、如何设计、从老年人的心理到年轻人的身体,全都考虑到了。 《古民居改造》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本书以古民居为讲解对象,从古民居改造的角度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它记录了中国各地古民居的各种形式,探究七座古民居的前世今生,坚守保存的初衷,寻找新的改造方法。
《养老社区设计指南》 戳图片即可进行购买
根据我国老龄化现象、经济情况及养老社区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对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原则、空间组织模式、建筑布局及服务配套设施。书中收录了多个精心筛选的不同类型的国内外的养老社区案例,图文结合,参考价值高。
凤凰〡凤凰〡宇宙〡
设计类出版机构
一直只做一件事
用轻松有趣的方式
让人人都能参与设计
觉得不错,您再分享
微博/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凤凰空间
---有偿征稿--- 征稿方向:建筑、室内、景观、艺术 写作内容: 以设计人的视角看世界-- 人物故事/日常吐槽/设计攻略评价 项目首发/设计八卦... 投稿邮箱:chuanmei@ifengspace.cn 进图书交流群 请私信回复“交流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inboyatc.com/html/tiyuwenda/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