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
●点1 柳荫公园
适合年轻人的户外智能健身房
晚上,柳荫公园的健身广场热闹非凡。到达健身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体能测试摊位,包括身高、体重、仰卧起坐、背部力量、心率恢复等测试项目。扫描二维码登录后,根据年龄段完成相应的测试项目,即可获得您的个人综合得分以及健身方法、强度、时长等“运动处方”。
侧面智能健身器材区,设有俯卧撑下拉、横推划船、肘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腹背屈伸等多套训练器材这些设备与智能系统连接,可以实时显示运动时间、频率、运动消耗等数据。
黄娟正在骑自行车。她面前的屏幕显示两种模式:“自由模式”和“运动模式”。在显示屏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身体最舒适的状态调节阻力和频率,从而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 “智能健身器材让我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运动量,与社区传统的健身器材不同,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就瘦了肚子,变得更有活力了。”
穿上“智能新衣”后,健身广场的健身器材已成为柳荫公园一大网红地标。从早到晚,前来打卡、锻炼的人络绎不绝。 “白天带孩子来这里锻炼、玩耍的主要是老人,晚上则多是年轻人下班后想锻炼身体。尤其是晚上六七点开始,必须排队才能使用很多健身器材。”健身爱好者李先生说。
“我之前在健身房办了卡,自从知道这里有免费的‘室外健身房’,锻炼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户外锻炼的环境和空气都很好,在这里训练很方便。”一种享受。”李先生在智能健身器材上挥汗如雨,休息时还帮助别人纠正姿势,感受肌肉在哪里发力。
●点2 大运河森林公园
分享老少皆宜的快乐运动
“这次我错了,我们再来一次!”在大运河森林公园占地约200平方米的AI全民健身能量运动场,智能大屏前的6辆动感单车全部坐满,5个孩子和1个孩子爸爸开心地蹬着车。这些自行车与屏幕上的游戏相连,孩子和家长可以在锻炼的同时,通过关卡体验互动和合作的乐趣。周围有几个家长,时不时地给骑自行车的孩子们递水、加油。
7岁男孩的妈妈关欣一边看着孩子,一边跟着屏幕上的“AI健身教练”开始做瑜伽。她站在屏幕前的识别区域,模仿“AI教练”演示的动作。系统识别出动作不规范,会给她提醒。 “这个设备还有热身、燃脂、拉伸等很多项目,很先进,锻炼起来很有趣,我们全家经常来这里锻炼。”关欣说道。
一旁的“全民体育”大屏幕上,播放着太极、广场舞、切水果等众多体感运动游戏,充满运动乐趣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的耐力、协调性和反应力。有趣的互动游戏、先进的AI技术和运动完美结合,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适合的锻炼方法。
跑步爱好者张晨光每周末都会来大运河森林公园跑步。吸引他的是园区内的智能赋能跑道。虚拟跑步区以水运码头为起点,环线总长800米。沿途设置两个大型登记屏和四个检测杆,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个性化监控。能够自动捕捉并记录跑步者的运动数据。 “这里有体育排名、多人PK等运动形式,在智能赛道上跑步不需要佩戴任何电子设备,沿途的AI检测杆可以实时反馈并记录我的跑步里程、速度和其他信息。”张晨光说道。
●看点3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
中小学生体能训练场
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智慧健身广场,为中小学生设置了专门的健身训练场地。立定跳远、坐姿前屈、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手臂屈伸、纵跳、高度触摸等设备均连接智能传感设备和屏幕,可以实时记录和反馈训练结果,也与中考评分标准一致。结合起来,帮助家长指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公园里还有一个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社交神器”——球场两侧的两个小摄像头。 AI识别技术可以识别球的位置,确定球与球门的关系,持续跟踪球的轨迹,精准捕捉进球前15秒的精彩瞬间。踢球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观看进球瞬间的视频,并自动生成短视频,也可以在社交平台上下载使用。
公民的声音
希望智能健身器材能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
在体验智能健身设备的技术和效率的同时,也有市民反映,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设备过于“智能”而带来的“困惑”。例如,关于如何使用设备的说明有些不清楚。首次操作设备的人员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可能会误操作或操作不当。建议在屏幕上显示操作的动态示意图。
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虚拟马拉松跑区,沿途一根检测杆屏幕出现乱码,无法正常使用。 “这些智能设备应该定期由专人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出现问题才能及时维护。”市民张先生建议。
也有人希望健身区域能安装一些智能储物柜,方便健身时临时存放包包、水瓶、衣物等。
不少市民也提到,希望这些智能健身设备能够被引入到更多人家门口的小公园、社区广场。目前,人们家门口的体育健身设施还存在类别不足、锻炼内容单一、科学指导不够等问题。大多仅供老年人使用,他们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各年龄段的运动健身需求。
专家建议
增强互动性和吸引力
“公园内原有的传统健身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年轻人的户外运动健身需求。智能健身器材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尤其是亲子家庭和老年人的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 ”该院资深专家、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鹏长期研究和关注公园智能化改造。他建议公园智能健身器材应更加精准地划分年龄段和人群。针对幼儿的具体需求,可以打造更加安全、丰富多彩、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化设备,比如互动投影地板,可以激发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培养基本的运动技能,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可以配合孩子的身体素质。小学和中学。校园外的智能学生体育锻炼空间,配合数据反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于成年人和上班族,我们可以设计智能设备进行高强度、有氧和力量训练,结合健康监测和个性化;适应忙碌生活的健身需求;针对老年人,我们可以设计低强度、易于使用且注重安全的设备,如智能太极桩和灵活性训练器,重点保持关节灵活性和身体机能。
“增加社交互动性也是提高智能健身器材吸引力的关键。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强社交平台功能的打造,让用户建立联系、分享成果、发起挑战,并通过群体活动和竞赛,促进不同年龄段公民之间的沟通和社区凝聚力。 ”王鹏表示,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保护游客个人信息,增强游客信任。
王鹏认为,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健身器材的建设成本正在逐渐下降,并且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等智能管理来优化维护和运营成本和预防性维护,降低劳动力成本。当前,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全民健身和智慧城市建设。政府补贴、公共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可以显着减轻园区管理者和社区的负担,促进智能健身器材的普及。此外,社会资本也开始关注智能健身领域的投资机会。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参与智能健身器材的建设和运营,分担成本和利润,同时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智能健身器材可以在人们家门口的公园和社区广场受到欢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nboyatc.com/html/tiyuwenda/7270.html